晋察冀怎么读是哪三省的简称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以后,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,作为协议的一部分,陕北的中央红军于1937年8月中旬接受改编,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(简称八路军)。10月下旬,小日本突破山西东部门户娘子关,威胁到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。
有鉴于此,中共中央做出决策,命令115师主力南下,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、师属教导队等部约为3000余人留守,负责以五台山地区为中心,在晋察冀三省边界,建立抗日根据地。
同年11月,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晋察冀军区,聂帅不久在五台县成立组织机构,担任司令员以及政治委员,肖克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、副政治委员,唐延杰是参谋长,朱良才是政治部主任。
而军区划分为四个部分:杨成武、邓华的独立团在北部;王平的骑兵营在东部;刘道生工作团的一部分在南部;舒同率领的工作团一部分以及特务团在西部。
抗战的同时,四个军分区根据中央指示,对军队进行整编。整编后,每个军分区辖一个支队,每个支队的规模大约为三个团。随着敌后抗日的深入,晋察冀军区在配合正面部队的作战,发动了对平汉、同蒲、正太、平津等铁路的多次破袭作战,有效地牵制了小日本的军队。
其中,取得战果最大的当属“百团大战”,此次军事行动历时三个半月,作战657次,攻克娘子关等据点17处,破坏铁路33公里,破坏桥梁18座,共毙伤以及俘虏日伪军9600余名,沉重的打击了敌人。
至1945年大反攻之前,晋察冀军区的军队规模为100个团,约为32万人。下辖冀晋、冀察、冀中、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,而二级军区又细分为18个军分区:
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陆,政治委员王平,辖第2至第5军分区;
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,政治委员刘道生,辖第1以及第11至第13军分区;
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,政治委员林铁,辖第6至第10军分区;
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由李运昌担任,辖第14至第18军分区。
1948年,中共中央鉴于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,将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,组建了华北军区,司令员由聂帅担任,政治委员是薄一波,第一副司令徐向前,第二副司令滕代远,第三司令肖克,辖第1、第2野战兵团和冀中、北岳、太行、冀南、太岳、冀鲁豫6个二级军区。
晋察冀是哪三个省的简称?
一天晚上,白乙化突然命令大家就地宿营,好好睡一觉。战士们有点蒙,这鬼子就在后面追着呢,“白大个儿”要干啥?
1939年底,“抗联”正式改编为八路军“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”简称“十团”,白乙化任团长。十团刚一建立,艰巨的任务就来了——开辟平北丰(宁)滦(平)密(云)抗日根据地。平北被称为“满洲国的西大门”,是鬼子关内、外的枢纽和咽喉,是敌我必争之地。
之前,我军曾几次挺进平北,但最终都未能站稳脚跟。为了让十团啃下这块硬骨头,司令员萧克亲自来到十团驻地碣石村作动员。白乙化代表十团向上级表示:“生不回平西,死不离平北。”
出发前,《挺进剧社》的陈靖为其壮行,询问从哪里突破日伪的封锁线,白乙化微微一笑,风趣地引了《淮南子》中一句话:“天下有九塞,居庸其一焉。”居庸关以险著称,白乙化却偏选这里为突破点。
看似谈笑风生,但白乙化从不打无准备之战。抵达密云县后,白乙化对当地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,他一袭白褂,斜斜地扣着草帽,化装成打高粱叶的农民,在山坡上与放羊倌聊天,帮着放羊,放羊倌进村打探情况,准确情报到手后,他又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进了杏树林,向下一个村进发。
摸清情况后,白乙化从十团抽调40多名干部,深入群众,以云蒙山为中心开展工作。6月,平北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——丰滦密联合县成立,白乙化任工委书记。
开辟根据地容易,但要使这颗种子开花结果就太难了。白乙化制定了以外线游击作战掩护内线发动群众的方案,将三营分散在内线发动群众。他自己则带领一营深入伪“满洲国”境内打游击,牵着尾随的300多日伪军在大山里一转悠就是一两个月,也不正面交锋。
战士们三分之二的日子里吃不饱,饿着肚子每天不是打仗就是快速行军,没睡过一个好觉,最后累得几乎连端枪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有个牵着骡子的老炊事员竟靠着累趴下的骡子打起了呼噜,一个响得惊人的鼾声,把骡子吓得往旁边一闪,老炊事员没了依靠,一下斜倒在地上——就这样呼噜声都没间断。
一天晚上,白乙化突然命令大家就地宿营,好好睡一觉。战士们有点蒙,这鬼子就在后面追着呢,“白大个儿”要干啥?
第二天起来,大家分了一筐煮熟的玉米后,白乙化走到几米远的打谷场上,招呼大家:“来!活动活动。”战士们一个个你看我,我看你,更奇怪了。
打谷场中间,白乙化把军帽推向后脑,眼睛蒙着一条白手绢,两条腿上绑着裹腿带,伸着两手,循着战士们的说笑声摸过去,战士们合起伙来逗他。游戏结束后,有人起哄要他来个节目,白乙化也不推辞,他拿过一个瓷碗、一根筷子,一手托着瓷碗当鼓板,一手拿着筷子打着节奏,用他那洪亮的男中音唱起了奉天大鼓。打谷场上掌声和喝彩声不断。
表演完节目,白乙化坐下来,一只胳膊搂着旁边的战士,笑着说:“人要是变得迈不开腿,看不着路,那就只能等着挨揍了,现在那帮伪军就是这副德行,咋样?这个便宜捡不捡?”
“捡呀,这么大的便宜哪能放过呀!”大家眼睛亮亮的。但是,哪来的便宜呢?白乙化笑而不语。
吃过午饭,白乙化带着士兵埋伏在鬼子必经之路上的树丛和杂草间,日军果然沿着山路过来了。他们一直跟在八路军“大部队”后面,天亮才得到情报,八路军压根没动,于是又急忙往回折,一宿的追赶,鬼子已经累得筋疲力尽。见鬼子大部队马上走到跟前了,白乙化一声令下,冲锋号吹响了,伴着机关枪、手榴弹的扫射,鬼子被消灭了一大半。
八路军是神兵,白乙化是天将的传说又传了出去。
其实,这次不过是白乙化在充分观察敌情后耍的一个小计谋:原来,他早早派了一队人马和十几个炊事员,赶着几头骡子,在山岭上走了几趟,把敌人引开,在预设好的路线上兜圈。鬼子指挥官只能隐隐看见对面山峰丛林的一个凹口里有八路军,一个,两个……刺刀还一闪一闪的,接着就是一头骡子,又一头骡子……日军大队人马立即向山坳里的“八路军”追了过去,却让真正的十团以逸待劳。
1940年秋,4000余名日伪军对平北根据地发起了为期78天的“大扫荡”,白乙化机智地制定了“敌进我进,到外线去打击敌人,开辟新地区”的反“扫荡”战术方针,同日伪交战113次,在日伪准备草草结束“扫荡”的时候,白乙化抓住时机,在冯家峪一举消灭日军铃木大队哲田中队90余人。
1941年2月4日,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直雄(日本人)指挥道田讨伐队170余人,沿白河川向平北根据地进犯。在密云马营西山,敌人钻进十团设下的“口袋”。
白乙化见状跃上山顶的一块大青石,挥动令旗指挥战士们追击敌人。警卫员见团长太暴露了,赶忙把他拉下来。残敌躲进长城楼子里,继续负隅顽抗。眼看胜利在望,白乙化又跳上大青石,手挥令旗,对前方的一营营长高声命令:“王亢,冲锋……”
喊声未落,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。29岁的白乙化倒在平北根据地的战场上,实现了他生前的夙愿:“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,余愿得偿矣!”
晋察冀是哪个省的简称是什么意思
这是一九四六年初,军事调处执行部(简称军调部,一九四六年成立的监督国共停战的执行机构)中共代表团成员在军调部与部分高级将领的合影照片。
照片中左起:聂荣臻-晋察冀军区司令员.周恩来-中央书记处书记、军调部三人之一.叶剑英-中央委员、军调部成员.蔡树藩-晋察冀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.贺龙-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司令员.萧克-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。